来源:深圳商报   文章作者:佚名


  昨日,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围绕深圳文化建设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深圳商报记者 姜志强 摄

  

  创造“深圳质量”,就是坚持文化强市,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深圳质量”塑造新时期的深圳精神。

  从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到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文化深圳”的城市轮廓越发清晰。如何建设“文化深圳”、创造“深圳质量”,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贡献智慧,为文化“强身术”提供诸多方法和思路。

  虚实相融:

  推广要有十年计,设施也要一体化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科技,而缺乏一股能使全国凝聚的精神力量将非常危险。佘国治委员在提案中表示,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深圳已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精神文化方面仍需下功夫。

  佘国治表示,精神文化要改变的是市民们在这座城市里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开会睡觉打磕睡、上级对下级说话动辄训人骂人,这些小事反映的却是市民整体素质的大事。”他建议,提升精神文化,就在这些“小处”做文章,尤其是媒体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

  张程翔代表的文化“强身术”关注的也是小事。他在建议中提出,公益广告的短缺一定程度影响深圳文明城市形象,因此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益广告良性发展机制,让“公益广告投入难、市场进入难、媒体发布难”不再成为问题。

  张程翔直言,街头的公益广告题材单一不丰富,主题大多是政治性的宏观主题,关注民生、贴近民意的相对较少,建议组织相关机构或委托相应团体进行定期调查,确保公益广告与受众需求不脱节。此外,公益广告需要在资金投入、经营成本上进行立法保障,深圳不妨制定《深圳市公益广告条例》,利用刚性规范,形成健全的运行机制。

  民盟深圳市委会则在提案中关注创新文化培育。提案建议,深圳制定十年计划,政府每年划出全市科研经费的4%~5%(约15亿元,每年递增10%)的基金用于创新文化的培育、提升和传播。如何用好这笔钱?提案建议出台创新文化基金管理办法、资助和扶持国际国内对深圳创新文化感兴趣的大师级个人和在深创新公司的创新文化深化研究和传播。

  谈起文化“强身”,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特区文化一体化”。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提案直言,原特区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20处市级文体设施,除了3处在龙岗大运中心外,其他17处都在原特区内。原特区外没有一处市一级的文体设施,其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也存在起点低、标准低、功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维护管理水平较差等不足,更缺少文化活动内容。

  为此,提案建议按照区域面积或人口密度,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打造“十分钟文化圈”。重点在大型居民小区、工业厂区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力争到2015年实现我市基层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至于具体项目,提案建议尽快启动建设宝安、龙岗书城和观澜新出版物配送中心,在龙华片区规划建设新的深圳美术馆,以满足宝安、龙岗区域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辐射力

  6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龙岗区严重滞后的文体设施建设及相关问题列入市两会议程。代表们提交的调查数据称,龙岗人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面积0.11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面积0.2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使用面积总计0.31平方米,原特区内的数字则是人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面积0.32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面积0.54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使用面积总计0.86平方米。两者相比,人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面积相差0.21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面积相差0.34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使用面积总计相差0.55平方米。

  纵深发力:

  辛亥革命有深意,终身教育蓄后劲

  今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民革深圳市委会将目光投向了1900年的庚子首义。孙中山先生亲自策划和领导三洲田起义,真正打响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枪,也催生11年后的辛亥革命。为此,民革深圳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尽快制定三洲田起义纪念地等文物保护规划,还可结合“特区一体化”,将盐田三洲田、坪山马峦山、东部华侨城三地统筹考虑,打造庚子首义遗址历史文化旅游区。

  往回看,是为了践行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案也一再表明,纪念辛亥革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以民生为重心,实现社会公平,完善保障体系,辛亥革命追求的目标和和谐社会一脉相承。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提案也关注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提案明确写道:“十二五”时期,应注重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凤凰古村等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注重像石岩客家山歌这样的民俗文化的开发、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旧址等红色文化的开发,使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资源转化,推动本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形成完善配套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深圳”纵深发力,不仅向历史要潜力,更要向未来要后劲。

  今年的市政协一号提案提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当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加强培育新一代深圳人。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在提案中表示,应该突出“培养具有时代感、包容性、创新型的本土文化”等内容,把对年轻人的关怀和投入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培养真正的新一代深圳人。第一,在大力吸引外来人才入户深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跟踪在深圳成长、在深圳上学、在深圳就业、有深圳户籍的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对深圳有感情的下一代杰出接班人。第二,关心户籍第二代、第三代的成长,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渠道,强化他们对深圳的本土认识和家园意识,为深圳未来的发展积累我们自身的力量。第三,现在很多农民工子女在深圳出生、上学,父母都在深圳,子女完成中小学学业后返乡不现实,也不符合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因此,我们应把引导和培育在深农民工子弟成为新一代城市人,置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位置来思考。

  赵杰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他着重提出要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是市民终身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实现市民终身学习的基本保证。深圳应在现在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学院的建设力度,提升社区学院质量和内涵,使社区学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对高中学生及未接受高等教育人员提供专科学习机会;对高中辍学学生提供修完高中课程的学习机会;对社会工作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机会;对失业人群提供再就业培训机会等。

  长短互补:

  创造提升制造,科技带动出口

  邓一光委员今年递交了一份提案,指出“深圳制造”的跨界使用有歧义,尤其是文化领域更应提“深圳创造”。

  制造也好,创造也好。这些只是形式表达。实际上,文化创业和制造能力的结合,已经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袁明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要以电子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出口,实现两者的双赢。袁明表示,一方面,科技进步让文化传播没有了疆界,赋予了文化产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已日益成为主流;另一方面,深圳传统的电子信息行业由于只有制造,没有内容或业务内容平台,缺少更多的内涵和增值应用,削弱了深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客户黏性。为此,他建议将属于电子信息带动文化产业范畴的多个不同但相关的领域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和城市科技文化发展商业模式,形成一个产业结合体,逐步打造出集“创意、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链:聚焦文化与高科技的融合、创意与技术的联姻;以报业、广电、发行三大文化集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和深圳的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通力合作。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提出要把加快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纳入到“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提案指出,香港数字出版已经形成规模,2010香港书展,第一次开设数字出版专区,澳门、上海在电子出版领域已经走在深圳前面。为此,提案建议建立数字出版基金,并加大政策的倾斜,加速深圳出版界数字出版发展。

  长短互补,收获无限。侯克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丰富“设计之都”内涵、塑造“时尚深圳”。他在提案中表示,深圳优势传统制造业在全国绝对领先,其中以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四大传统行业为代表。深圳成为“设计之都”,但目前只是以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真正能反映设计内涵的恰恰是工业产品设计。前几年,市有关部门已正式立项在上述四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基地规划了公共技术平台和总部基地,侯克鹏建议加快建设步伐,使其能真正发挥出提升深圳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作用,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以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基地。

  点面结合:

  打造文学名刊,设立艺术大奖

  “文化深圳”,需要社会在面上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在点上的支持。

  谈起“文博会”,委员代表的提案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比如市政协递交的建议案就指出,“文博会”要提升办会水平,要在国际上增强影响力。

  深圳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博会”,还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标志。

  邓一光委员关注的是纯文学。他在提案中建议,深圳应花大力气打造世界华文领域内文学名刊。他在提案中直言“一个以‘文化立市’为城市发展宗旨,超过15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它的文学创作主要依靠内刊等来支撑,能代表本埠文学实力的作品全部在外地发表,全国范围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也不可能会问津这座城市的刊物,国内文学创作界、批评界、学术界完全不了解这座城市文学期刊提供的文学创作情况,这种现象是极为不正常的,甚至是令人讶然的,既不符合深圳的文学现状,也不符合这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灿烂的文学理想。

  邓一光提供的参照对象是英国爱丁堡,这是联合国第一个“全球创意城市联盟”中的“文学之都”。爱丁堡有著名作家笛福创办的文学刊物《评论》,散文家艾迪生和斯梯尔创办过《旁观者》、《闲谈者》,文学理论刊物《爱丁堡评论》、《评论季刊》、《黑檀杂志》等发表过文学大师狄更斯、艾略特等人的大量作品。

  民盟深圳市委会进一步提出,尽快研究制定政府文艺奖项,把奖励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政府建设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提案中的大奖名为“深圳文艺奖”,尽可能地包含各艺术门类,像奖励教育、科技一样,对长期在深圳从事文艺创作并且在国内取得重要成果,为深圳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界前辈、精英人才,予以表彰奖励。

  或许,这些都只是闪光点,但是不要忽视,这些闪光点是城市的综合素养的体现。“深圳不能有缺憾!”代表委员对此很给力。

·上一篇文章:2011中国智慧经济领域十大关键词
·下一篇文章:林男:藏家才是中国美术史的作者


【相关内容】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首年获赠逾千件藏品

佚名

暑期校园开设乡土文化“博学课堂”

佚名

百余件汉唐乐舞文物在郑州展出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佚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亮相国博

佚名

国博举办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佚名

欧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将受重创

佚名

广州:在新兴业态中塑造传统文化“博物馆”

佚名

上博大展:呈现江南文化“前世今生”

孙丽萍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5月10日起恢复开放

佚名

湖南打造“文化强省”升级版 建“长沙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

佚名